2020年棉花科學灌溉技術指導意見
據全國農技中心墑情監測,目前全國主要棉區墑情總體適宜,應積極抓好墑情監測,指導農民科學灌溉,促進棉花穩產高產。
一、西北內陸棉區
(一)基本情況。本區域包括新疆和甘肅河西走廊棉區,光熱資源豐富,一年一熟,種植區多為鹽堿地。
(二)灌溉建議。本區域水資源匱乏,是典型的綠洲農業區。水分管理以高效灌溉、抑蒸保墑為核心,大力推廣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,促進棉花高產。
南疆棉區在播種前,配合洗鹽進行1次春灌,灌后及時整地播種。北疆和河西走廊棉區在頭年封凍前冬灌壓鹽洗鹽,播前不春灌,采用干播濕出,播種后3-5天內及時滴出苗水。苗期一般不灌水,但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50%時及時小水灌溉。蕾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0%時應及時灌溉,結合灌水追施水溶肥?;ㄢ徠谕寥老鄬康陀?0%時及時灌溉,結合灌水追施花鈴肥。盛鈴期后灌水量逐漸減少,化學脫葉前10-15天停止灌水。如秋季氣溫偏高,停水時間適當延后。棉花在苗期、蕾期和花鈴期都應及時進行化控,控制營養生長。
(三)節溉措施。本區域為渠井結合灌區,以渠灌為主。主要采用膜下滴灌技術,少量多次灌溉。滴灌管(帶)平行作物種植方向設置于窄行中間或作物行邊約5cm處。干播或播后墑情不足的棉田,播種后每畝及時滴灌15-20 m3出苗水。以后每次灌水20-30m3/畝。蕾期灌水1-2次,灌水周期10-12天;花鈴期灌水8-10次,灌水周期7-10天。
二、黃河流域棉區
(一)基本情況。本區域包括山東西部和北部,河北黑龍港地區,河南東部和北部及南陽盆地等棉花種植區,多分布在鹽堿地、旱薄地,棉花以一年一熟春季種植為主。
(二)灌溉建議。本區域水資源相對充足,但季節性分布不均,降水多集中在6-8月。以充分利用自然降水、合理補充灌溉為核心,推廣隔溝交替灌溉,促進棉花豐產。
苗期一般不灌水,促根下扎。蕾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0%,花鈴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70%時及時補充灌溉,結合灌水追肥。苗期、蕾期和花鈴期要合理化控,控制植株旺長。6-8月降雨較多,出現連陰雨后應及時清溝排水,避免棉株徒長,減少蕾鈴脫落。
(三)節溉措施。可采取隔溝交替灌溉節水技術,即單溝間隔灌溉,次一輪灌溉上次未灌的壟溝,可顯著降低株間蒸發損失,提高水分利用率。灌水量30-40m3/畝,比常規灌溉節水25%-35%。
三、長江流域棉區
(一)基本情況。本區域包括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蘇和安徽淮河以南、四川盆地、河南南部棉花種植區。棉花種植多于4月中下旬育苗移栽,早熟棉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適墑直播。
(二)灌排建議。本區域降雨較多,但在花鈴期易出現伏旱。堅持抗旱與防澇并重,灌溉與排水結合,抓好田間水分管理,促進棉花穩產豐產。
棉花花鈴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70%時及時補充灌溉,結合灌水追肥,增加棉花中后期的成鈴數和鈴重,提高產量。棉花耐旱怕澇,6-8月易連陰雨和臺風等災害性天氣,應及時清溝排澇,扶正棉株,天晴后及時中耕培土,做好病蟲害防治。
(三)灌排措施。本區域水源充足,發生旱情時,可采用溝灌方式進行灌溉。一般在株高30 cm時結合中耕和培土進行開溝,可長溝變短溝,方便小水細灌。降雨偏多地區應開挖配套排水溝,疏通棉田溝路,及時排澇降漬。洞庭湖和鄱陽湖棉區,地下水位較高,要保持三溝暢通,防止明漬暗澇。
相關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