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是“十四五”開局之年,隨著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斷提升,部分村莊空閑宅基臟亂差、無停車位等問題日益凸顯出來,為回應民生關切,肥鄉區從細微處整治,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引向深入。
規劃引領,確定“總目標”
肥鄉區委、區政府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成立鄉村建設專班,完善鄉村振興政策體系,先后制定印發了《邯鄲市肥鄉區美麗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意見(2021-2025年)》《邯鄲市肥鄉區2021年“空心村”農宅空置率30%以下“空心村”治理實施方案》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。決定在全區深入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專項行動,全面徹底清拆整治農村殘垣斷壁、私搭亂建、違法建筑、空閑宅基等,讓農村更靚更美。
五法并舉,拆出“新天地”
農村閑散土地和空閑宅基較多,有的房屋因常年無人居住成為危房,不僅影響村容村貌,還有著不小的安全隱患。為了給村莊規劃和建設開辟更大的空間,肥鄉區以“拆”為先,通過宣傳引導和耐心做群眾思想工作,各個村莊拆除了一大批殘垣斷壁、空閑宅基、違法建筑……
針對農村清拆問題多、難度大現實情況,肥鄉區探索實施“五法”,即:權屬保障法。村集體與拆遷戶簽訂協議,保障拆遷戶宅基地使用權,解除農戶思想顧慮。利益引導法。把拆遷與村莊綠化結合起來,村集體免費提供果樹等苗木,群眾在村莊規劃指引下栽植果樹等苗木,受益權歸農戶。典型示范法。黨員干部帶頭拆、作表率,影響帶動廣大農戶自覺拆除空閑宅基、殘垣斷壁等。親情打動法。動員拆遷戶親朋好友為其詳細講解拆遷整治政策和實際好處,用親情教育影響其主動拆遷。服務推動法。組建志愿服務幫工隊,幫助拆遷戶搬運物品、安全拆遷,平整宅基、植樹增綠等,讓清拆不再難。
因地制宜,創建“微景觀”
綜合考慮清拆區域周邊環境以及地理、人文、歷史等因素,逐鄉鎮逐村逐區域實地調研、規劃定位,因地制宜、“見縫插針”,精雕細琢,規劃建設小菜園、小果園、小花園等小微公園和小停車場。
特別在小微公園建設上,采取因地制宜、就地取材、變廢為寶的方式,在邊角地塊、房前屋后、閑置空院積極實施“微景觀”打造,融入文化元素,打造紅色黨建、文化典故、歷史名人、傳統民俗、詩歌文學等“五類”主題公園,為村莊“梳妝打扮”,提高鄉村“顏值”。
元固鄉戶部李莊村,是明代萬歷年間兵部尚書張學顏的故鄉,今年,村莊以張學顏命名,修建了“張學顏”廣場,為群眾提供了休閑娛樂場所的同時,也以墻畫、打油詩、人物展館等為載體,引導群眾學習張學顏勤政為民、樂善好施、剛直不阿、清廉孝順等優秀品質?!拔覀兿群笞鐾?戶人家的思想工作,拆除老舊房屋騰出空間,以村里歷史文化名人為依據,修建了廣場,村民們都非常支持,不少人還積極參與到了廣場的修建中來?!睉舨坷钋f村黨支部書記呂軍旗說道。
截至目前,肥鄉共打造了各類主題公園326個,小微公園和小停車場累計達到3726個,每個村莊都有不一樣的“詩情畫意”。漫步在鄉村,群眾可以在這里盡情地鍛練、散步、休憩、賞景,舒心地享受著田園風光,體驗著鄉村的美好變遷。
紅色黨建類。充滿創意的造型,富含黨建文化的元素,一個個微景觀成了一道道紅色風景線,讓群眾隨時隨地都能得到精神的熏陶和品格的涵養。
文化典故類。將與趙文化和肥鄉相關的典故等融入景觀當中,讓人們在欣賞生態的同時,也流連于這些典故帶來的意境之中。
歷史名人類。將與村莊有關的名人雕塑或物品加入景觀中,讓平原君趙勝、張學顏、竇默等肥鄉歷史名人在村莊環境提升中“活”起來,讓他們的故事在千家萬戶流傳起來。
詩歌文學類。本著共建共享的理念,鼓勵群眾編寫風光、農諺、移風易俗等主題的詩歌,并進行評選,精心設計定期裝點在街道旁,把群眾的智慧和積極性與村莊打造相聯系,既發揮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,又豐富了節點內容。
傳統民俗類。根據各個鄉村風俗和特點,將來自于人民、傳承于人民、規范于人民的故事和記憶濃縮,根據周邊環境加以巧妙規劃設計,讓群眾的記憶體現在節點上,引起更多情感共鳴。
如今的肥鄉,越來越多的鄉村在努力尋找著自己的“現代化”發展之路,不斷回應民生訴求,深挖村莊特色資源,精致精細管理,讓每個生活在農村的人,都能有滿滿的獲得感、幸福感,讓農村成為人人向往的地方。